供需失衡,粮食安全有结构性矛盾(热点辨析)

佚名 次浏览

摘要:“我国需要实施饲料原料多元化战略,开源节流,藏粮于地于技,最终向科技要粮要肉。“我国口粮安全没有问题,粮食安全的主要矛盾是饲料粮问题,饲料粮的本质是蛋白质饲料原料问题。

最简单的青储方法_柠条青储方法_柠条的青储技术

柠条的青储技术_柠条青储方法_最简单的青储方法

“贫困人口脱贫了,米面油价格稳定了,但中国的粮食安全吗?” 近日,在第737届香山科学大会上,大会执行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翟虎渠表示,“提问”。

当前,我国粮食供需总体形势持续改善。 粮食总供应充足,连续多年高于消费总量。 库存逐年增加。 但由于人民饮食和生活水平大幅改善,肉、禽、蛋、奶、鱼、虾、贝、藻类消费和生产长期持续增长,倒逼我国进口大豆原料材料逐年增加。 “就此而言,我国粮食安全的潜在危机依然存在。” 会议执行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戴晓峰说。

围绕“如何加快解决我国粮油危机和多元化问题”,47位农业领域专家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研讨。 “我国需要实施饲料原料多元化战略,开源节流,把粮食藏在土地和技术里,最终靠技术吃饭和吃肉。” 戴晓峰总结道。

供需不平衡,粮食安全存在结构性矛盾。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饲料草料处处长黄庆生给出了一组数据: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8655万吨,进口粮食14687万吨,粮食消费总量约8亿吨,其中饲料用作饲料。 粮食消费量约3.8亿吨。

柠条青储方法_柠条的青储技术_最简单的青储方法

他预计,到2030年,我国居民畜产品消费需求总量将达到2.94亿吨,带动饲料消费达到5.1亿吨峰值,而口粮需求将进一步下降。 “届时,粮食消费增量需求几乎全部来自养殖业,保证饲料粮有效供应将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压力。”

“可见,我国粮食供需存在结构性矛盾。” 黄庆生说道。 这一矛盾首先表现在谷物饲料消费比重高、饲料蛋白产需缺口大。

“我国粮食消费中,饲料占比高达47%,国内粮食提供的蛋白质总量约为6508万吨柠条的青储技术,扣除居民消费后,很难满足饲料蛋白质的需求。我国养殖业饲料消耗的营养物质中,大部分来源于饲料谷物,饲料蛋白总量为4754万吨,目前69%依赖进口饲料原料。 黄庆生说道。

同时,国产谷物的能量和蛋白质结构也不平衡。 “我国进口大豆和国内生产的大豆用途不一样。” 黄庆生表示,我国生产的粮食平均蛋白质含量为9.5%,远低于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18%的蛋白质含量要求。 相比之下,进口谷物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25.5%,这也成为我国每年需要大量进口大豆等高蛋白谷物的主要原因。

这一观点与出席会议的大多数专家的观点一致。 “我国口粮安全不存在问题,与粮食安全的主要冲突是饲料粮问题,饲料粮的本质是蛋白质饲料原料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刘旭说。

多元化替代,资源空间有待拓展

“目前,我国蛋白饲料原料生产确实存在一些‘卡脖子’问题。” 戴晓峰认为柠条的青储技术,主要问题包括非粮饲料原料综合利用和多元化发展严重缺乏、现有饲料转化利用效率低、新型饲料蛋白开发等。 支撑产业的科技能力尚未形成。

他建议,尽快启动“国家饲料蛋白来源多元化替代战略”,从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利用、低蛋白日粮养殖专用品种培育、高效饲料配方和创制低蛋白日粮养殖等方面入手。中国特色养殖模式,构建中国式饲料资源多元化、高效、绿色综合利用的新技术体系和产业发展新模式,从根本上逐步有效替代进口高蛋白大豆、玉米饲料原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环境安全。

在资源多元化利用方面,黄庆生建议树立大粮食理念,充分利用盐碱地、坡地、旱地、沙地等丰富的土地资源,全面实施“以粮代饲”。 “在全国适宜地区,种植苜蓿和青贮玉米。 、燕麦、狼尾草、锦鸡儿、纸巾等草本、木本高产、高蛋白、优质饲料品种,打造高标准、高品质饲料生产基地。 同时,综合利用食品加工等行业产生的玉米渣、甘蔗渣、苹果渣、咸蛋清等副产品等饲料资源。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刘迪建议,重点支持大豆主产区种质创新,培育高产、优质、适合不同加工需求的大豆新品种,重点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产量、抗逆性和抗性。 病虫害等性状的改善可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种源需求; 同时,加强优质品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显着降低我国大豆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薛敏建议,解决饲料蛋白原料刚性生长问题,可以“向微生物要蛋白”,利用现代合成生物技术来改善、选择并有效利用一碳气体,例如甲烷、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同化。 改造新菌株以工厂化生产高质量细菌蛋白,可以显着替代和减少对大豆进口的依赖,开辟产业发展新领域。

吃干并挤出所有东西以减少食物和饲料损失

除了“开源”之外,如何“节流”也是专家们关注的另一个方向。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李艾科认为,每年在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方面可利用资源超过1亿吨。因此,要充分利用我国粮油和副产品饲料资源,通过质量安全、质量营养控制和减损增效技术示范,“吃干榨干”每一粒粮食。

他介绍,目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研发了混合粕增值利用、粮副产品提质增效产业化集成技术,解决了不能直接转化的问题。过去国内外在石油生产过程中都进行了无毒化处理。 为了解决技术难题,我们开发了水稻、玉米、小麦加工副产品综合配套发酵饲料加工技术。

“我们多年来的研究和实践证明,推动低蛋白日粮精准育种具有巨大潜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乔世炎建议,低蛋白日粮饲养技术和模式可以推广到鸭、鹅、羊、牛、鱼、虾和宠物等,还可以选择工业化氨基酸平衡饲养技术、非蛋白氮尿素饲养牛羊技术、饲料发酵技术等,这些技术都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前景,充分提高蛋白质饲料资源的利用率。 利用效率和转换效率。

对于蛋白质资源转化为饲料,中粮营养与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张晓林提出利用黑水虻将农业废弃物、餐厨垃圾回收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想法。 “黑水虻被誉为‘大自然的清道夫’,100吨餐厨垃圾可产生25吨黑水虻幼虫。我国每年超过9000万吨的餐厨垃圾,可产生超过2250万吨的水虻幼虫。” “这些高蛋白的幼虫经过均质或粉碎后,就变成了非常优质的蛋白质饲料,而虫粪也是优质的有机肥料。”

此外,不少消费者对我国食用油的生产和供应感到担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汉忠表示,我国食用油生产供应不存在风险。 目前的矛盾是饲料用高蛋白大豆进口造成的。 次要问题。 一旦市场出现波动,我国可立即恢复长江流域2亿亩油菜籽产能,激活南方8000万亩冬季休耕地,确保我国食用油产业自力更生。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技的驱动、引领和支撑下,工业革命、人类农业发展、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未来是光明的。”戴晓峰说。 (记者倪思杰)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