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主流价值传播”,8条最新观点!

佚名 次浏览

摘要:11月24日,以“传播:塑造价值”为主题的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内容论坛在广州举行。因此,主流媒体应当秉持开放理念,汇聚广泛力量参与到新闻信息生产传播之中。结合人民日报新媒体在传递主流价值、做好正能量传播方面的实践,我有六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中国人民日报社_人民日报社中闻集团_人民日报社中国报业协会

11月24日,以“传播:塑造价值”为主题的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内容论坛在广州举行。中国日报记者 彭娜 摄

当前,媒体融合深入推进,舆论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网络媒体如何通过正能量传播来巩固和强化主流思想和舆论,扩大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构建更加和谐、清朗、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 11月24日,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内容论坛在广州举行。 论坛嘉宾围绕“沟通:塑造价值”的主题分享了他们的想法和实践。

刘健(新华网董事长兼总裁)

全媒体时代,网络传播的日新月异,要求我们加快探索新路径、构建新范式,把坚持人民感情、践行群众路线作为永恒的价值基础,把党的优良传统与新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科技新手段,努力扩大主流价值观影响力。 我愿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三点经验。

首先,高质量内容的价值。 我们要贴近需求,专注生产网民喜爱的内容。 内容创新是服务群众、赢得群众的根本。 做好网络宣传,要着力构建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质量的作品。 尤其要增强讲故事的能力,运用全媒体手段、通俗语言、艺术形式,增强内容的吸引力、感召力、说服力。

其次,价值是由沟通互动塑造的。 我们要扩大触角,切实加强与网民的密切联系。 群众在哪里,哪里就有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我们的传播触角和覆盖半径就延伸到那里。 我们深知,对于媒体来说,没有渠道就没有影响力,没有影响力就没有影响力。 要构建立体多维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加强与广大网民的紧密联系。

第三,通过合作放大价值。 我们要激活源泉,广泛汇聚正能量生产的强大力量。 我们正处于一个全民媒体、人人交流的时代。 无论是政府大学还是普通网民,他们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生产的参与者。 正能量、活水、活力的源泉从何而来? 它存在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 因此,主流媒体应秉持开放理念,汇聚广泛力量参与新闻信息的生产和传播。

沉战利(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部部长)

应急管理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重大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影响广泛,社会高度关注。 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我们愿意与各大媒体平台共同努力。

让权威信息直击真相。 网络上信息海量鱼龙混杂,尤其是灾难、事故发生后,各种新闻瞬间汇集在一起​​,让公众难以辨别真假。 政府部门要尽快发布权威信息,动态发布救援进展,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 网络媒体还应认真核实信息来源,减少虚假新闻和谣言的生存空间。

让线上优质产品引领主流。 在线内容生产存在平台期,还需要更多的高峰。 应急处置过程中,政府的调度指挥、现场决策、救援队伍的冒风险、人民群众的相互依存、自救互救,都是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主流价值观的体现,人性的光辉和生命的礼赞。 我们期待与各大媒体平台合作,共同打造有信息含量、有情感品质、有价值分量的新媒体产品。

让理性意见凝聚共识。 互联网是意见聚集地,思想碰撞、价值观竞争。 面对重大灾害、复杂灾害,网上各种意见碰撞激烈。 我们期待与各大媒体平台共同倡导科学精神,呼吁理性表达。 多一些科学分析和专业解读,少一些跟风和发泄情绪; 多一点人间情怀和大爱,少一点贩卖悲伤和消灾。

李长喜(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主任)

近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种谣言在网上传播,严重损害网民权益,污染网络环境。 打击网络谣言、乱象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愿望。

为回应社会关切,打击网络谣言,我们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制度治理。 制定健全法律法规,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打击谣言谣言。 二是搭建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三是以“走出去”为重点,通过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论坛等多种渠道,积极加强网络谣言治理的国际对话与交流。 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网络谣言共治”分论坛上,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同探讨线上线下治理网络谣言的办法,形成治理共识。

当前,新技术的发展给辟谣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要进一步完善辟谣工作机制,推动治理创新:一是加强协调,推进网络辟谣机制建设; 二是协调联动,实现全网辟谣“一盘棋”。 ”;三是推出优质产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丁伟(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主任)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于技术变革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地位,作为主流媒体,传播正能量是时代的需要和使命。 基于人民日报新媒体在传递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方面的实践,我有六点经验与大家分享。

首先,用户是互联网内容生产的思维起点。 响应和满足用户的多维度需求,可以从信息、情感、价值三个维度入手。 传达信息要真实; 传达情感,就是有真情; 发表意见就是有真知灼见。

第二,有互动才能沟通。 社交媒体时代,信息到达用户手中才真正开始传播。 每一次“点赞”、“烘焙”都是反馈; 每一次转发和评论都是一种态度。 所以,一个好的产品一定要有“空白”,而这个“空白”应该留给用户。

三是努力年轻化,和年轻人一起玩。 会玩,一方面体现在创新、创意、新表现、新形式,给用户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另一方面体现在对青少年行为特征和互动心理的敏锐感知。

第四,给充满“内容套路”的大脑配备技术思维的“密码”。 技术驱动媒体演进,为我们的内容创新提供支撑,为我们的创意触达用户提供桥梁。 很多时候,一些热门产品的本质就是“创意+科技”。

五是开放合作,用好外部力量,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传播主体日益多元化,内容生态不断丰富,好的产品对技术实力和平台流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只有开放合作,善用外部力量,热销产品才能持续流动,传播效果才能最大化、最优化。

六是拓展场景,做好关系沟通。 面对“人人都是媒体、万物皆媒体”、屏幕遍地、入口处处的新形势,媒体必须从渠道传播转向场景传播,从单纯发布信息转向提供综合服务融合多种消费场景。 。

陈勇(腾讯副总裁)

2012年底,“正能量”被评选为年度互联网流行语,代表着人们对正能量、美好事物的认可和期待。 十年来,媒介融合加速,全媒体传播技术和内容创新精彩纷呈,为正能量传播注入澎湃动力。 今天我想分享三点帮助传播正能量的经验。

一要紧跟时代命题,引领正能量之源。 时代的变迁、当下的奋斗,是创作优质内容的最佳主题。 大流量必须从大时代培育出来。 今年,我们围绕建党一百周年主题,与多家媒体合作打造了微电影《在场》、互动游戏《闪烁中的红星穿越》等多个项目。 “突破内容界限、点击量突破亿、突破传播圈”的岁月。 这样的交通,是人心的汇聚,是时代的回响。

二要创新联系形式,弘扬正能量。 如果说流量是枝叶,那么连接就是根。 大流量需要在大连接中增长。 只有不断创新技术、内容和用户之间的连接形式,不断丰富连接场景,流量正生态才能不断成长。

三要增强价值附着,汇聚“良流”,传播美丽。 大流量要以大价值为基础,用正能量传播,助力美好生活。 今年,腾讯将社会价值提升到公司战略层面,加大对数字养老、未成年人保护、公益、传统文化等领域的投入,用技术和产品汇聚“好人”。 这些产品和能力的创新也是流量的开放和共享。 我们期待通过这种开放,继续探索传播正能量的新可能性。

张巍巍(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

中国网民数量突破10亿,位居全球第一。 我们在全媒体时代所做的所有探索都具有全球意义。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开辟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新天地和新形态; 另一方面,如果完全放任自流,谣言等混乱就会蔓延。

中国在互联网治理方面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 首先,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有用、用得起、好的信息服务。 其次,在中国模式下,我们比西方更好地解决了他们面临的问题,比如假新闻泛滥。

如何建设更好的网络我总结了三点:国际视野、原创研究、一流产品。 国际视野是准确把握西方和外部世界; 原创性研究就是踏踏实实地进行研究,不回避任何问题; 一流的产品就是为观众提供有品质、有温度、有贴心、经得起国际比较、不辜负人民的产品。 群众的期望。

陈锐(哔哩哔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截至今年,B站已成立12年,但B站仍然是年轻人聚集的平台。 哔哩哔哩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人民日报社中闻集团,哔哩哔哩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35%至2.67亿,其中86%年龄在35岁以下。B站UP主大部分是出生在中国的年轻人90年代和2000年代。 去年,我们用四个字来形容B站的UP主:年轻、有才华、有创意、积极向上。 目前,B站UP主每月创作视频超过1000万条,其中90%为原创视频。

现在的年轻人特别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始终认为,振兴传统文化的重点在年轻人。 传统文化必须由年轻人来演绎、参与,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目前B站上有超过200万部中国风作品,过去一年有1.36亿用户观看了此类视频。 B站本身也会制作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作品,比如评分9.5的《花儿月圆夜》《舞一千年》。

视频化将是一个巨大的趋势,未来90%以上的内容都会以视频的形式呈现。 我相信中国未来将会有数以千万计的视频创作者,这些创作者将创造出最好的内容。

刘海玲(羊城晚报集团党委书记、总裁)

羊城晚报始终坚持内容生产,坚持将正能量报道精准有效。

坚守内容生产优势,打造人们喜闻乐见的优质产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不断提高报纸新媒体产品质量的动力。 几十年来,羊城晚报不断探索,坚持办好一份人民群众喜读的民生报纸和文化报纸,发挥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

坚守文化根基,以弘扬岭南传统文化为己任。 羊城晚报自觉把“文化”摆在突出位置,创新发展,内外联动人民日报社中闻集团,注入丰富的文化资源。 以“新闻为眼、文化为脉”的理念,携手历史文化名城徽州打造“徽州文化”》全媒体周刊,目前,“徽州文化”已成为闪亮的新媒体徽州文化名片。

大力拓展“新闻+服务”助农脱贫。 羊城晚报加强与外部网络新媒体平台的深度合作,积极探索“新闻+服务”运营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推动“粤牌”优质农产品顺利生产。 2020年,在荔枝营销行动的引导下,广东荔枝产量比上年增长66.6%,全年总产值突破180亿元,首次实现量价齐升。

随机内容